經過半年徵選,環保署昨天(3/24)公布國內首見的「寧靜標識」,提醒民眾在公共場合要輕聲細語。環保署指出,此標識跟處罰無關,是希望透過「寧靜標識」與宣導短片,適度提醒並培養民眾在公共場所降低音量,尊重別人的好習慣。藉這項「寧靜標識」推廣,讓國人可以更知道在哪些場所當輕聲細語,展現國人的文化水準。
環保署近期將首度公布醫院及圖書館室內音量建議值,醫院六十分貝、圖書館以五十分貝為上限。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訂定的室內噪音標準相對寬鬆。空保處指出,美、歐圖書館的室內噪音建議值為四十到五十分貝,日本為四十五分貝。美、英、法的醫院室內噪音建議值在五十分貝以下,日本為五十分貝。
其實,需要寧靜的地方還不止圖書館跟醫院,舉凡大眾交通工具、電影院、音樂廳、辦公室等。我個人認為手機是現代噪音產生的罪魁禍首,許多噪音都是從手機開始。所以關於寧靜生活有一個戲謔的方法:你需要手機,但不是用來打電話,而是作為寧靜程度的量測工具;找一個手機訊號零格的地方好好生活。
寧靜是相對的,不是多少分貝的問題,這需要文化涵養做支撐。要看一個都市的居民水準往往由公共場所標語、標識可見端倪。有些都市的公共場所到處貼著讓座給老弱婦孺的標語,表示這都市的居民普遍沒這觀念,但是已經開始注意這件事;如果公共場所到處都是禁止隨地便溺的警語,應該也可以這樣類推。

倫敦每日郵報16日報導,歐盟領袖以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為由,決定禁用Miss(小姐)、Mrs(太太)等表達女性婚姻狀態的稱謂,連sportsmen(運動員)、policeman(警察)這類字眼,因為結尾的men、man有男性意涵,不夠中性,也在禁用之列。
歐盟同時公布最新版指導原則,試圖推出中性稱謂。官員指出,歐盟領袖與歐洲議會議員必須避免觸及婦女的婚姻狀態,只須直呼對方姓名即可。這意味法文、西班牙文的類似字眼,如Madame、Mademoiselle、frau、fraulein、senora和 senorita也在查禁範圍。
不僅如此。新規定還禁止使用sportsmen(運動員)和statesmen(政治家),建議改用athletes、political leaders。Man-made(人造的)這個字眼也在禁用之列,宜改用artificial或synthetic。air hostesses(空姐)應改為flight attendants(空服員);policeman或policewoman(警察)也應改稱police officers。...【2009/03/18 聯合報】
中文的使用也有類似狀況,Miss、Mrs.的論點我還能理解,但其他的就有點矯情。用這樣的標準來看,to-get-her應該也不能用。選用中性字彙比兩性各創造一個對應名詞好,但還不至於需要公佈一個指導原則來明定禁用。這有點像人資單位三不五時頒佈一個新績效考核形式的味道;把單純的事情弄複雜就變成他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