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4

雲林縣西螺鎮振文書院、老街


雲林縣的西螺鎮位在濁水溪南岸,屬於大嘉南平原,為南北往來必經之道。康熙年間有廖式族人前來開墾,當時是南北雜貨的集散地,榮極一時。早期治安狀況不佳,盜匪猖獗,張廖族人為求自保,遂以村落為單位,劃分為七個莊頭相互聯防。台語稱「莊頭」為「崁」,因此後來有「西螺七崁」的說法。1828年少林派嫡傳武師劉明善至西螺開館授武,一時地方人人勤練武術,名震全台,因此一般皆稱「阿善師」為七崁武學的始祖。

前清時代,西螺在行政上歸屬彰化縣西螺堡。但當時與彰化縣治有濁水溪之隔絕,地處邊埵,故少有官方建設可言,地方上弘揚文教的責任即由民間自行集資籌辦。振文書院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1797年由地方士紳廖澄河等捐資興建的。當時為文昌帝君祠,設有振文社於其中,後來因應西螺民風之強悍,深感明禮教化的重要,所以建書院,增設學堂、詩社,於1814年竣工,奠定振文書院的教育功能。

「振文書院」、「修文書院」與斗六「龍門書院」、斗南「奎文書院」並列清未雲林四大書院。如今僅存振文書院保有原貌。 1984年,內政部明定振文書院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 1987至1989年間經過大規模重修,此次前往亦適逢修建維護中,未能進入觀賞,據書院旁的管理委員會表示,可能要到年底才會整修完成。一旁的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倒是頗具規模,更重要的是這裡的「經營」方式讓人覺得頗為「正派」,沒有現在一般廟寺的銅臭氣息。

「本院清香為免費提供,且不接受任何形式之香油錢」,這年頭真的很少看到這種公告了,大家無不絞盡腦汁增加收益,這個要錢、那個也要錢,搞的好像在經營宗教主題樂園。雖然各地孔廟也差不多是如此,但這裡時時有人走動、清掃,感受到的是活的平靜,而不是死的寂靜。

跟書院管理人員索取簡介資料時,看到了一疊名為「振文書院稟單」的粉紅色紙張,我覺得這做法與書院的教育精神還頗一致的。一般人平日不燒香,真有事要上廟裡祈求些什麼未必懂得該怎麼「講」,這單子把要講的內容規格化,一一填清楚之後照著上面默念準不會遺漏,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祈求教學」。

此外,稟單上還加註了幾行字,覺得頗有意思。「相信得到恩主庇祐後,考生仍需持續努力不懈,方能金榜題名」、「...許善願以家長或考生為主體均可,但其善願以有利於國家、社會、人類者,最能得到神聖感應。」唉~~~真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誘。

西螺的歷史性街屋散佈村里之間,其中以延平老街最多。西螺延平路老街是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以後才開始興建的,形式上大量運用裝飾藝術。特色在於建築立面中央作略為高起的山頭,左右對稱,顏色由磚紅色調逐漸轉為淺褐色,乃至於灰色洗石子牆面。以台灣建築顏色階段的演進來說,屬於演進早期用色。

就建築形式上來看,偏好用簡潔的輪廓及有力的線條,以幾何圖形及水平垂直線條來突顯力道,大體上體現了當時對於速度感的追求與機械的崇拜。


延平路的老式街屋大致上高度與面寬比例是一致的,但仔細觀察其女兒牆、陽台、欄杆、門窗等細部的設計,卻可發現各戶略有不同。延平路72~76號的鐘樓是許多旅遊手冊上會提到的西螺老街地標,屬於非對稱式建築。上頭的時間不知是停了還是誤點,或許在緬懷當年吧!

原刊載日期:2003/02/1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