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5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去年的12月初來過一次,那次是晚上,天很冷,走沒多遠在運河邊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中間幾次經過想繞進來看看,一次下雨,一次時間太趕,這次總算是抽出了一段空檔搞清楚這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到底是長成什麼樣子。當初漢寶德教授在規劃校園時認為「真正的讀書人必須有歷史的使命感,有在學術上承先啟後的胸懷,因此在空間象徵上要有歷史感,而且要有久續不斷的期待」,這樣的規劃理念在校園內很容易感受出來。

在欣賞欣賞台南藝術學院的建築空間的同時,透過漢寶德教授的規劃理念來導讀或許比較能體會到建築實體以外的精神。漢寶德教授認為「要青年發揮想像力,就要在觀念上自由、開放。在校園空間上,一方面固然要有代表古典精神的秩序,整體說來,要拒絕具有獨斷色彩的空間」。因此,台南藝術學院的計劃構想,以古典風味圖書館與博物館構成的圓形建築群為精神核心,建築帶有傳統的色彩。然後是浪漫風味的教授宿舍區,連繫到湖面上的餐廳,為生活核心。除此之外,都可以按當時的需要,讓建築師自由發揮,以營造創造性的自由的學習環境。例如音像部門與音樂藝術部門便沒有利用核心建築的語言,而是自成體系成為另一種風格;這些建築的代表性與獨特面貌亦是呼應他所希望營造出來的「大學的氣度」。

台南藝術學院並沒有像一般教學區、宿舍區、運動區、工廠區等的區分,而是單純以教學來劃分,把學生宿舍與校舍結合在一起。視覺藝術與音像藝術部份規劃在南挍園,一貫制音樂部份安置在北校園。而一些次要的設施部份則放置在零星的谷地上,由一條一公里多的道路串聯在一起。

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教授宿舍區的江南風味;在這裡教書真是享受。蜿蜒的小河上有三座遷自中國大陸的古橋,搭配兩岸的楊柳樹,古意盎然。這三座古橋的建造年代據說可溯及宋明時期,1995年間大陸浙江紹興地區進行都市更新,南藝考察團發現這三座即將拆除的橋梁,跟當地政府要,將原橋樑的一磚一石編號運回台灣復原重建,做為校園景觀。

唉~~中國果然地大物博,這看在他們眼裡或許還稱不上什麼古蹟;不過古蹟對台灣人來說也不過就是個名詞。「古董文物吸引我的是它們背後揭示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文化與社會?」這是漢寶德教授對古物的情感,那我們的是什麼?可以想想。

原刊載日期:2003/02/1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