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見這老街保存的完整程度時,不禁產生狐疑:為什麼別的老街都被居民拆的東一段、西一段的,為何此處沒有發生這種情形?是這裡的居民比較有歷史的使命感嗎?這答案顯然不具說服力。事後查了相關資料才知道,此處牌樓之所以保留的如此完整,一方面因為老街土地與建物分別屬於不同人所有,屋主面臨拆屋還地的壓力,地主則因無限期租約無法收回土地,兩相掣肘,街屋因而保留下來;另一方面也由於老街商業機能衰退,欠缺投資效益,因而得以保留原貌。
然而,老舊街屋漏水及結構安全始終是當地居民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當地店家的說法,所有街屋除了牌樓立面之外,後方建物幾乎皆已翻修整建,如今已不復見當年的居家空間格局。適逢一家標榜當地文化藝術的茶坊前方建物準備翻修之際,進入參觀其屋頂及承樑結構。就當看的出神之際,店家老闆以為我們是對於屋頂的老舊有顧慮而不進入消費,特別出來告訴我們再兩個月之後他們的店會有「截然不同」的樣貌,言下之意就是再過一陣子我們就看不到這些建物原有的樣貌了;遊客偶一為之想看的跟當地居民朝夕相處想要的始終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