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5

因果循環

最近看完大是文化的「好主管不該教員工:主管怎麼帶人,員工如何偷學」,作者是個1965年出生的日本人,現在擔任對美貿易進出口顧問。他的基本定調是:指導下屬不是義務,人才不是教出來的;該做的不是教育,而是撤換;固然需要溝通,卻不需要心靈相通。

對於怎樣當個「好」主管,他的觀察指標如下:

.不「教」部屬,而是在一旁關注,讓部屬自行突破瓶頸。
.給犯錯的人機會,但斷然踢掉戰力不足的人。
.公開提醒你,但警告你時會關起門;罵你,會讓你由衷感謝。
.會利用離職面談,改進公司,甚至和離職者成為盟友。
.把參加會議的同仁薪水換算成時薪,計算總和,然後給公司老闆看。
.該向客戶道歉時,不會把部屬推出去。
.讓部下自己把完成期限說出口、立刻寫下來。
.訂定的目標,總是得花120%的努力才完成。

從這些指標看來,許多事情是環環相扣的。他主張進入職場三年以上的員工不用教育,應該讓他們自行突破,讓下屬有犯錯機會,但要能夠斷然撤換戰力不足的人。由此看來,只要整體環境無法落實「撤換戰力不足的人」這個前提,其他的推論與做法就不成立;關鍵還是在於整體環境對人力資源的核心價值。

沒辦法淘汰不適任的份子就無法鼓勵優秀的成員,整鍋瞎攪和,相互感染惰性,成天在情緒問題上糾纏,最後同歸於盡。作者從各個角度詮釋汰弱留強理念與相對做法,在閱讀的同時雖然認同,但也無奈。不過最後一章作者也對目前的因果循環從另一個角度提出解法,這是這本書比較受益的地方,值得自省。

很用心地看完,很錐心地闔上。問題不在書...在情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心遠地自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