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晚上參加了一場學學文創跟無印良品聯合主辦的日本設計大師講座,邀請深澤直人到場介紹他主張的「融入生活的設計」。Without thought, Nature的主張就User experience design來說,我個人頗為認同,也是在論使用性設計上所需要努力的目標。
他特別提到Nature這個字眼,他用這字眼並不是要闡述一般字面上的「大自然」意涵,而是要表達設計師應該思考形態、行為上「自然而然」、「想當然爾」的基本原型的想法。我覺得很多時候「設計師」會在潛意識裡抗拒這種意念而不自知,因為多數設技師會害怕自己的雕琢在「想當然爾」裡面消失,所以會想盡辦法去「做點什麼」,來宣示自己在設計過程中的存在。
間隔多年再參加這類設計師講座,坦白說,這個情境讓我有點不適應;不適應的不是講座內容,也不是講座場地設施,而是會場中這一群與會聽講的「有個性聽眾」。我猜想有八成以上是所謂的「年輕新銳設計師」、「生活時尚大師」、最起碼也是自己認為有品味的年輕人。套句對岸的用詞:這些人都是「自我感覺特好」的一群。
坐在位子上等講座開始的那一小時,我被淹沒在這個充斥個性服飾、行為、行頭、言語的氛圍裡,讓我感覺像當年穿著牛仔褲、運動鞋,背著相機腳架走在銀座時尚街頭的尷尬。曾經有人說,身為一個設計師,某天你發現自己開始對西門町街頭青少年的個性表現唸唸有詞時,表示你的心態脫勾了、老了。一旦老了,大概就只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做自己這一個年齡層的設計。
好吧!講這麼多,我只是要承認...我。老。了。
先前買了一堆中國民俗的紙模型明信片,花了好幾個週末把一個個好神公仔組起來,還沒時間拍照。前幾天同事推薦一個品質不錯的紙模型下載網站,找到小吳哥城的紙模型。2006年在柬埔寨買了一個石雕藝品,這個紙模型剛好可以放入家裡的展示櫃跟先前的石雕擺在一起,弄成一格柬埔寨主題區。
這組紙模型總共需要25張A4大小的紙張,390個組件,用黏貼方式組合。基地尺寸為36公分寬,42公分深,高度要等組好才知道。有貫徹到底的話再上傳成果。
鹿場原本不叫這名字,以前因原住民久布斯社曾居住在這裡,所以叫「久布斯」,後來因為鹿場山區產鹿頗多,漢人入墾南庄時遂取名為鹿場。西元1902年,南庄爆發激烈的「南庄事件」,嘉興地區的賽夏族人聯絡五峰鄉的賽夏、泰雅兩族以及鹿場人起兵抗日,結果鹿場頭目當場在南庄戰歿,之後日警在鹿場山腳佈防,鹿場人驚慌逃入泰安鄉汶水溪上游。
光復之後一度有不少人回到鹿場定居,一次地殼變動後,基於安全考量,居民全數遷往東河村,使鹿場再度成為人煙稀少的地方。中華汽車廣告才又把這裡變成新興的熱門旅遊點。
據說這一帶在冬春之際經常霧氣瀰漫,有如仙境一般,我們這次也給遇上了。原本打算在這裡夜宿,隔天再走森林步道,但近來新聞頻傳「虛擬民宿」:只有網站,沒有實體的詐騙案例,實在不敢在網路上預定客房,心想不是例假日應該不至於沒有房間,眼見為憑最有保障。沒想到這「仙境」平日真是人跡罕至,霧氣瀰漫外,很多民宿都沒有營業,加上天色漸暗,雖然夢幻,但總覺得毛毛的。
沒來得及找尋廣告中的美景,拍了這幾張濃霧中的林木就折返下山。要來這裡賞幽還是要呼朋引伴比較恰當;下回有機會多找些朋友避開假日來逛逛應該不錯。不過大家成家立業,加班的加班、留守帶小孩的帶小孩,想找這樣一起出遊的伴還真越來越不易。有時想到就在大家努力拼事業、拼家庭的時候,我卻到處悠哉,似乎太不上進。
原刊載日期:200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