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7

智能分班的偏執

今天看到一篇名為「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的文章,將八十六個字的信件分解成十個課題:寧靜力、節儉力、計畫力、學習力、增值力、速度力、性格力、時間歷、想像力、精簡力;簡言之,就是要多方努力。


就我個人的解讀,這是一篇提倡積極苦學的論述;不僅要學,還要學得快、學得專注,時時跟時間賽跑。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後來看到一則新聞,標題是:「彰縣明星國中力抗能力分班 180新生走人」。內容是說有近二百名家長透過民代關說,要求採「成績分班」並指定名師,校長堅拒,家長期待落空,有一百八十多名新生因此不報到,選擇到私校就讀。

這則新聞點出了一個議題:學校究竟該不該「成績分班」?

校長的立場、家長的心態、關說、指定名師不是我在意的點,畢竟各有各的角色。有些人把放牛班的形成歸咎於成績分班,也有人主張如果成績分班的話,成績好的學生要分擔比較多的錢;大家討論很熱烈,這果然是一個千年話題。

有教無類是不是就等於常態分班,這兩件事的必然性有待商榷,畢竟因材施教也是有人說;為什麼把學習能力好的成員挑出去就會變成放牛班?專教學習能力好的學生的師資是名師,有辦法教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師資不需要有獨到之處嗎?關鍵似乎不在於要不要能力分班,而在於分了之後如何。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常態分班其實是一個比較擺爛的作法,反正大鍋炒,教學不彰就推給常態分布,有魄力把能力分班做好才需要膽識跟能力。

有趣的是大家火氣大的主因似乎都聚焦在智力的能力分班;音樂班、美術班、體育班、甚至資源班不也是能力分班嗎?音樂、美術、體育等不需要特別的師資嗎?也很少人因為資源班的設置破壞常態分班而爭辯。把這些人抽出來不也是對其他人的音樂、美術、體育「放牛」嗎?為什麼大家偏偏對智力分班這麼不滿?不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