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裡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加上天空原本就陰陰的,所以照片色調也就普遍地暗了下來,不想再多加調整,保留拍照當時的狀態擺上來。



一直到前一陣子「華山藝文特區疑似成為搖頭族樂園」的社會話題渲染開來,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華山藝文特區」就是常常經過的那片廢墟。這次帶著相機經過,也就順道進去一探究竟,看看這曾經因為藝術形式與社會道德議題相互衝擊的爭議地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酒廠創設於1916年,原為民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產米酒、泡盛紅酒、葯酒、洋酒和酒精等。1922年,日據政府予以收買,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台灣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後來又改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







如今華山藝文特區對外租借四連棟、烏梅酒廠、果酒倉庫1樓、果酒排練場2樓、電影時代等場地,供作文化、藝術、人文、教育等活動之用。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在國內仍諸多限制與模糊地帶,諸如古蹟保存或歷史建物保存與再利用等相關法令規範仍有待修正。不只在華山藝文特區,其他諸如松山菸廠等閒置空間亦有待計劃性開發再利用。華山藝文特區只是個小小個案,希望未來能看見其他更多可大可久的活化計劃陸續推出。






原刊載日期:200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