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以前小時後都稱它為「中正廟」,裡面供奉一尊台灣皇帝,只不過這裡沒有香煙裊裊、焚燒紙錢,也不用添香油錢。後來中正紀念堂裡面已經不曾再進去,倒是在外面的園林小徑、廣場及兩廳留下許多成長的痕跡;那些史料總覺得是擺給老一輩的人以及外賓看的。















中正紀念堂的廣場是有記憶的。1989年,對岸學生展開一場要求政府打擊貪污腐敗的運動,遭軍隊鎮壓告終,六四事件震撼全球。那時的中正紀念堂廣場擁入了大批知識份子,兩岸相互激盪。短短數周,可能是兩岸差距最小的一刻。當年高二,只記得台上學長、姊們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廣場兩旁,許多人褪下外衣,印上鮮紅的「歷史的傷口」歌詞。而我,當時並沒有熱情投入,卻在冷清的重慶南路街頭留連了整晚;非關民運。




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
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
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 」
歌一次又一次反覆地播放,臉上掛著整夜沒睡的倦容等待黎明。早起運動的阿公、阿嬤搞不懂這群年輕人為何家裡有床不回去睡,就像我也不明白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餐風露宿、拎著睡袋等V6。我想,他們也有一段屬於他們那個世代的美麗與哀愁。
原刊登日期:2002/11/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