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2

台中市台中公園


今天的天氣有一點陰,並不是非常適合攝影,不過既然為的是留下紀錄,所以也就不是非常在意天色了。

台中公園內最醒目的莫過於位在人工湖中心的中正亭,現在統一叫做「湖心亭」。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時候改名的,不知跟綠色執政後破除「中山」、「中正」的意識型態有沒有關係。

湖心亭為雙併式尖頂涼亭,為建築在平台上的水上建物。水面上及以下主要以混凝土柱支撐,平台上樑柱以木架為主要結構。外圍護欄以鑄鐵製成欄杆,主柱上並設置鑄鐵燈架。屋頂為四脊圓弧交叉頂高之造形,紅頂、白牆、綠湖、藍舟,色彩相當鮮明,成為台中市重要的象徵圖騰。或許因為是非例假日,小船全停靠在湖邊,等著生意上門。

通往湖心亭的橋墩上,寫滿了用立可白註記的「愛的箴言」。我不明白這是台灣特有的文化還是動物的通性,就好比熊會在樹幹上摩擦身體留下痕跡、氣味,狗會在電線杆、輪胎旁灑尿標示勢力範圍,而人回歸到最原始,可能也會有這樣的一股衝動。

湖旁的一角,夏荷揭露了秋的訊息,雖然不若夏季時綠得沉,但赤褐的枯槁卻也別有一番秋季蕭瑟的味道。現在台灣社會已經沒有是非對錯、淡旺季之別,要尋找生活律動,別指望人多的地方,你只需儘管往自然的地方去,那裡沒有政黨輪替,也沒有經濟不景氣。

望月亭原本是台灣府城的北門樓。光緒十五年﹙1889年﹚,劉銘傳命人在台中設計監造正八邊形的台灣府城,當時規劃八門四樓,城門對應八卦方位名稱,分別通往當時的大戶人家,包括霧峰林家、太平吳家、林家等。兩年後因為劉內調,繼任的邵友濂以經費龐大難以籌措為由,終止築城,並將省會移到台北,台灣建府工作遂告終止;自古官字兩張口,百姓再怎麼應變都趕不上當官的意念轉變。


如今城樓遺址皆已不復存,現在台中公園內的望月亭,就是原本的北門樓,1903年由現在的公園路、自由路交叉口遷建至現址,1948年正式易名為望月亭。望月亭原本為純木怍建築,經過多次修建,如今材質與形式已非當時北樓門原貌,1987年中山公園建設諮詢委員會建議以傳統閩南式建築重新修築,並於次年竣工,也就是現今的樣貌。亭內掛的「曲奏迎神」牌匾是當時知縣黃承乙所撰。

台中公園內有一座更樓,原為吳鸞旂公館所有,1983年自台中市東區遷建至中山公園內。建築結構體已換成鋼筋水泥,甚至鐘的旁邊還架起簡陋的H型鋼,僅外貌大致維持原有形式。更樓又稱鼓樓,以建築形式來看,下為門,上為樓,用以遠眺守望,並敲鑼擊鼓,以報時刻。

根據更樓旁的石碑上記載,光緒年間﹙1889年﹚台灣巡輔劉銘傳任命當時東大墩的首富吳鸞旂為總理,監督建府工程。吳為便於招待賓客,於今台中市東區大智路 30號興建了佔地千餘坪的私人公館,後人稱之為吳鸞旂公館,而這座更樓當時就興建在公館正門之上。公館後由吳之後嗣轉賣給顏欽賢國代。1951年顏姓國代將土地及公館半捐半售給台中市政府,用以作為興建孔廟之用地,後因土地不適宜蓋孔廟,土地又被標售出去,僅將更樓予以遷建至現址。

更樓「流落」到台中公園來,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地方望族的興衰。吳家當年富甲一方,除豪華公館之外,招待親友的娛樂場所—天外天戲院以及吳鸞旂之子吳東碧興建的吳家花園等聲名盛極一時。如今公館變賣、戲院拆除、921地震後墓塚立面崩落待修,吳家恢弘歷史成為陳跡。

台中公園內尚留有一小部份台中神社遺址。大正元年﹙1912年﹚曾在此建立台中神舍,社內奉祀日本人的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能久親王等神位。次年升格為縣社。昭和17年﹙1942年﹚在現今孔廟及忠烈祠所在地興建國幣小社後,便將縣社拆除。神社的興建象徵著日本信仰藉著殖民政治而傳播,日本皇道思想也因而擴散延伸。

公園內最有趣的不是體育運動,不是搏奕,而是報六合彩明牌。只要你往人群匯集的地方湊過去,多半是有人拿著粉紅色的六合彩明牌在招攬。其實說穿了,這些所謂的算牌通常只不過是刪除出現機率較低的數字進行配對,儘管如此,依然魅力十足。

據說賣六合彩明牌涉嫌妨害秩序罪,但報明牌好像就安全多了。因報明牌是報牌的人先給民眾三個號碼,民眾在簽注的時候,必須幫報牌的人多簽一組約八十五塊錢的牌,如果不出就算了,一旦中獎,簽牌的人就得把加簽中獎的彩金送給報牌的人。我想,這才真的叫「無本生意」吧!

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現象,總之我向來沒有偏財運,只有乖乖賺辛苦錢的份。

原刊載日期:2002/10/2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