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

台中市孔廟


台中市孔廟建於1976年,與忠烈祠相鄰。為了避免建築式樣重疊,並嚴謹區隔文廟及武廟,所以孔廟建築群主體採用宋代宮殿式混凝土建築結構,並採用宋式彩繪,以捲草花卉為主,用顏色深淺表現圖案;平面配置則是參照曲阜孔廟佈置規模縮小而成。除此之外,名詞與元素也引用曲阜建築語彙,如一般閩南式孔廟中的禮門、義路在這裡名為觀德門及毓粹門,燎亭、瘞所的設置也是之前在台南市孔廟彰化市孔廟屏東市孔廟宜蘭縣孔廟所沒見過的。

「燎」是燒的意思,「瘞」則是埋葬的意思。燎亭、瘞所分別建於大成門前甬道東西兩側,燎亭為長方古鼎形,瘞所則成八角形。其作用是孔子誕辰釋奠典禮時,做為燒帛及祝文與埋毛血的地方。孔廟櫺星門與大成門間的庭園原是臺中神社外苑,因此保有日式庭園風貌。



台中市孔廟由於是屬於宋式建築,因此雖然大成殿同樣是重檐歇山式屋頂,但在屋脊你看不到像閩南式孔廟那樣飛升的線條。在宋式建築中,對於屋頂坡度及屋蓋曲面線有一定的計算方法,在「營造法式」一書中稱之為「舉折」。「營造法式」由宋代李誡所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建築工程規範,對於宋式建築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來看看。



台中市孔廟樑枋彩繪是另一個特點。宋式樑枋彩繪主要分為蘇式、旋子及和璽彩繪。旋子彩繪以牡丹花變形的旋子花紋為藻頭裝飾重點;璽彩繪多用於宮殿建築,題材則以龍鳳為主,色調濃重華麗,用以彰顯帝王之家的氣派;至於蘇式彩繪則構圖活潑、題材豐富、喜用錦紋。一般亭、台、樓閣及檐廊等小式建築多用蘇式彩繪;大型建築或重要儀典建築則以旋子及和璽彩繪為主。現今台灣的建築彩繪,基本上即屬於蘇式彩繪系統。

宋式建築及彩繪在台灣或是東亞較少有,因為宋代至今的古蹟殘存不多,考據不易,只能從近期出土的墓室或古籍中探究。加上宋式彩繪的施工過程及所需經費據說是清式彩繪的兩倍,所以台灣少有宋式彩繪,若有也是零星裝飾而已。在用色方面,台中市孔廟彩繪在捲草花卉用色上多屬藍綠色系,樑枋用咖啡色系;整體顏色上,包括門窗則是以低明度、低彩度為主。



大成門內的創建碑記最末記載:「消滅奸匪邪說,恢復固有道德,謀人類幸福,進世界大同,懿歟盛哉,謹為之記」,不難看出當時台灣當局為與海峽對岸文化大革命風暴相抗庭,在台灣廣設孔廟,提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歷史背景。

原刊載日期:2002/10/2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