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7

淡水真理大學、淡江中學


這次到真理大學是因為朋友接了一個電信業者的廣告場景佈置,取景地點在真理大學的大禮拜堂,去幫忙拍一些紀錄照片供業務歸檔用。既然都是一趟路,去之前查了一下週邊的資料,看看有什麼值得去看看的地方,所以就近也去了淡江中學—阿輝前總統的母校。

紅毛城旁的真理街口有一塊真理大學的牌子,上面寫著「1882牛津、1965專校、1994學院、1999大學」,由此可以清楚看出真理大學的沿革;現在大學真是越來越多了。校區內最繁複的就是尖拱造型;大門、大禮拜堂四處都有,據說這象徵虛心祈禱的手,聯想的出來嘛?




真理大學校區感覺上並不大,校內建築最有名的要算是「理學堂大書院」,又稱為「牛津學堂」,現列為二級古蹟。這棟紅磚建築是當初馬偕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募集資金到淡水來興建的,竣工於1882年。建築頗有中國傳統建築色彩,採用對稱方式興建,坐北朝南,正面為三開間,兩側有護龍。



建材採用清水磚與閩南瓦,據資料記載,當初皆由廈門運入,其中小紅磚尺寸比本地稍扁而且長,外面刷漆,以防風雨。有趣的是屋脊立有許多「小佛塔」,據說當初是用以代替十字架的,不過現在正中央還是豎著一支大大的十字架;中式傳統紅磚房背著十字架很特別。

當然,最醒目的還是真理大教堂。真理大教堂落成於1997年,尖拱造形充斥其間,兩側的八角形尖塔跟隔壁淡江中學的八角塔相互輝映。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牛津學堂跟大教堂中間這塊花圃,照顧的很漂亮,綠的可抖擻了!這裡三不五時就有一群一群的參觀遊客,還有導遊帶隊解說,講的比這片草皮還要抖擻,不知是不是教會的義工。

淡江中學就緊鄰著真理大學。校門口的警衛室旁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了許多進入規定,其中一條寫著婚紗攝影、廣告等拍攝要先洽總務處,看了一堆規定,在門口猶豫了很久。不過既然都來了,還是進去試試,反正不行就算了。問了校警,他說拍照可以,還好心告訴我哪些地方值得拍。

校門進去是長長的榕樹林蔭道,左邊有些磚房,過了籃球場右轉就可以看到有名的八角塔。淡江中學八角塔是1925年時由該校幾何老師羅虔益教士所設計,採農宅三合院格局,中央主塔以及兩翼前端的護衛塔都呈八角形,三塔護衛中央庭院,算是中國寶塔與西式建築的融合體。

中央椰林通道的盡頭直達主塔正門,磚紅色的主色系下搭配白色的粉面,格外醒目。兩側一字排開的拱門有著單元重置的美;特別是當陽光與影子的痕跡展延在長廊時,自然與人為的幾何之美就完全交疊在一起了。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唸書應該是很優的一種感覺;只不過我早忘了當年背著聯考時懂不懂得享受這種美。

八角塔的對面是淡江大教堂。教堂落成於 1965 年,由畫家陳敬輝先生設計,建築師為陳穎奇長老。教堂正面以大塊洗石面和石板,舖出中世紀石砌教堂的趣味;左測為改良型八角塔鐘樓,與原八角塔相互輝映,是淡江中學本土化的指標建築。

榕樹林蔭道左側與真理大學緊鄰的部分有一棟磚紅色的迴廊洋樓,以前叫「婦學堂」、「真樓」,是淡江中學現存最為古老的建築物,現在作為淡江中學校史館。1910年設立婦學堂的用意是為顧及因女學堂改制為中學後的失學婦女及培養女宣教士,建物當時由吳威廉牧師所設計;婦學堂算是全台第一所女子學校,在臺灣女子教育史上有先驅性地位。建物在2000年整修過,目前保有歷史形式,但建材似乎已看不出歷史的痕跡。

校史館旁邊有一座排灣族石板屋,看起來蠻新的。根據告示牌上的說明,是為了配合原住民藝能班設立,聘請原住民文化及藝術工作者撒古流先生設計監督構築的,用以展示原住民文化及落實本土文化教育。

離開淡水前順道去了一下「領事館」旁的河濱公園,向著關渡大橋的方向拍了上面這張照片。淡水河有好多風貌,近看遠看各有不同感覺,或許下次再來淡水看夕陽。

原刊載日期:2002/04/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