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2

南投縣集集鎮


繼平溪支線、內灣支線之後,這次參訪了台鐵三大支線之一的集集支線,不過這次不是搭火車,而是開車直接前往較有名的集集車站。集集車站早期是簡陋的木構車站,興建於日本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後因交通日益發達,為業務需要而於昭和八年﹙西元1933年﹚以純檜木進行車站重建。

集集支線現經二水、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以及車埕等六站,全長29.7公里。早期集集支線鐵路是以運送工程材料為主要功能,昭和五年﹙西元 1930年﹚正值台灣香蕉銷往日本的黃金時期,集集成為中寮、水里、社寮、秀峰等地香蕉外銷的集散地,商務往來頻繁,市街熱鬧非凡;一直到台灣光復之後,集集支線仍擔負木材、農產的運輸功能。如同其支線鐵路的命運一般,民國四十七年起,因台十六號省道的通車,加上公路局加入營運,民國七十年代以後集集支線鐵路持續虧損,鐵路局一度基於經營成本考量打算拆除,由於地方人士反彈,集集支線得以持續經營。民國八十年以後,在「集集火車之旅」的觀光炒作之下,集集支線出現生機。


民國八十八年921大地震,中部地區路斷軌彎,位於震央附近的集集車站自難倖免,所幸經由各方努力,集集車站於民國九十一年復舊竣工啟用。

為發展觀光,集集鎮公所自民國八十三年起陸續整理週遭環境,除了將車站旁的報廢倉庫修建成鐵路文物展示館之外,還在車站左側放置了一部民國二年出廠的蒸氣火車頭,以及兩部國防部報廢的戰車。火車頭當年作為阿里山森林鐵路運逤木材之用,如今功成身退陳列於此還稍能理解,至於那兩部戰車就放的讓我滿頭霧水了,難不成集集以前也是軍事攻防要地?經過一番查詢才知道附近的龍泉有陸軍兵工整備中心駐地,配合地方發展觀光及教學之用,所以擺了這兩部戰車。

為了看看集集支線鐵路的車廂是否有獨到之處,特別等到下午六點多,結果開來了一部彩繪車廂,跟其他兩條支線鐵路沒什麼兩樣,或許僅在圖案上有所不同吧!車站旁的鐵路文物展示館也是大門深鎖,有點失望。真要體驗支線之美還是得搭火車,沿路看風景比較有感覺。

由於「自行車遊集集」的鼓吹,目前車站附近有三、四家協力車出租業提供旅客騎自行車旅遊小鎮。去的時候不是假日,所以也沒看到什麼人在騎協力車,很懷疑這些店家在非假日的時候靠什麼維生?或許光做假日就夠「噱」了也不一定。

「化及蠻貊」這四個字一直出現在沿路的路標上,旁邊還標了「國家一級古蹟」,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於是就開著車沿路找進去。通往「化及蠻貊」的路是一條僅供汽車單向行駛曲折小徑,沿路雜草叢生,繞了好久終於到了路的盡頭。只看到左邊是一戶二、三層樓的民宅,右邊有一塊早已銹蝕得幾乎看不清楚的告示牌,上面寫著「化及蠻貊遊憩區」...。





再往前走幾步路,看樹蔭下有一塊石頭上刻著「化及蠻貊」四個斑剝的大字,生鏽的鐵欄杆深鎖著,旁邊還是一塊民間的墓地咧!告示牌上隱約寫著這是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為記述撫番開墾有功,由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所題,是八通關古道三處勒石之一。原來這一級古蹟指的就是這塊石碣,格老子的一級古蹟!!

集集鎮郊的集集大山原是集集香蕉主要產地,自從香蕉外銷市場沒落,除山腰以上仍種植香蕉,多數已改植紅龍果、檳榔。

重建後的集集沒有了印象中集集的感覺;是以前有的印象與事實不符?還是集集的精神早已不再...?

原刊載日期:2002/07/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