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6

階段性胡扯還是習慣性胡扯


台灣很流行「選舉語言」。

感覺上選舉語言似乎代表著一種可原諒的不實廣告,就像泡麵碗上的牛肉照片總是擺得特別大塊,我們也已不會為此而感到不悅;只因為旁邊有時會加註「照片僅供參考」。

不知該怎樣理解所謂:「近來的言行只是『選舉語言』,等選後就會回到正軌」,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講話的誠信標準有分選舉時期跟選後時期;「有時候」或是「為了選舉」而不講誠信可算是不違背誠信原則嘛?怪不得有很多人巴不得明天就馬上投票,為的不是關心投票結果,而是希望選舉過後看會不會比較沒有胡扯的動機,社會會不會比較安寧一點。問題是,台灣何時沒有選舉?

到底是選舉太多,使得大家一年365天都「被迫」講不用負責的選舉語言,還是改不掉胡扯的習性,硬是找個選舉語言的詞彙來搪塞。如果選舉也是一種消費行為,也保障一下消費者的權益吧!那些老愛靠誇大不實廣告來招攬生意的政客是不是也該抽出來檢驗一下,該拖去斃的就趕快拖去斃了。不過這樣似乎也不行,照這樣斃下去國會恐怕得唱空城。

原刊載日期:2004/01/1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