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6

多未必對.對未必好


每天庸庸碌碌之餘,你是否想過究竟是在努力多做事?還是努力把事做對?還是努力把事作好?

不論之於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感情,埋頭多做未必有好結果,甚至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法阿信精神?別傻了,你得看對方買什麼單。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場合、關係中都有其扮演的角色,以及週遭賦予這個角色的期許。如果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當然比較無入而不自得一些,但試問有多少人做得如此?上班領人薪水,你在不在意主管、老闆怎樣看你?談生意要客戶訂單,你在不在意客戶怎樣評估你?談感情冀望相互維繫,你在不在意對方怎麼期待你?

「我知道你很努力地做了很多事,但那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很抱歉!」這是何等尷尬的場面;努力還是得用在對的方向上,勤勞在這個時代似乎不值錢。一頭不事耕作的牛會否因為努力看門而博得主子的喜愛?或許會、或許不會,留給你思考。

對錯多數有一定的道理,但好壞卻未必;做事求對,做人求和。做事容易做人難,當做人與做事相互違背時,你怎麼取捨?當然,如果連對錯都無法分辨時,講再多都是多餘。這幾年對一句話感受很深:「講和不講理、講理不講和」若你追求的是和諧、和睦,就別在道理對錯上太過固執;若你要的講究的是道理,就別為了和諧與否作妥協。講和與講理未必相衝突,但卻時時發生衝擊,畢竟講道理人人有一把尺,立場不同衡量的也就不同,想爭對錯,機會很多。

講理與講和有時候是順序的問題,先講理還是先講和?如果這事非做不可,先講和再慢慢講理或許比較恰當。一味地論理往往先關閉了協商大門,要成事就很難。年輕一代受邏輯訓練的程度普遍較高,總愛講道理,認為講道理是「文明人」的基本素養,一旦遇到「不可理喻」的狀況就馬上跳起來,拒絕妥協。上學、上班礙於你要人家的一紙文憑、一份薪水,或許表面上還忍氣吞聲,頂多只是私下譙呵,但面對家人、朋友、伴侶往往就特別「講理」;講自己的道理。彷彿「講道理」是對自己週遭親近的人的一種禮遇。

你最常跟誰講道理?父母,對吧?就因為血濃於水、親情撕不破,所以我們都恣意用道理來挑戰這層關係,這時候人人都變得很有講道理的勇氣與魄力;孰知講的是道理還是歪理。這些講理所遇到的隔閡往往來自於代溝,你認為家人不講理?人家又何嘗不覺得你不可理喻?代溝需要的是溝通,而不是硬用講道理來挖深。講和是一種講理的過程,講理是一個講和的目標,如果你這樣想,講和與講理應該比較會有相遇的一天。

原刊載日期:2003/10/05

沒有留言: